易学动态

唐明邦先生追悼会隆重举行
更新时间:2018-05-23

      1.webp.jpg

2.webp.jpg

2018 年 5 月 10 日,唐明邦先生追悼会在武昌殡仪馆隆重举行。

追悼会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教授主持。他首先代表武汉大学对唐先生的家属表示慰问,然后介绍了参加追悼会的来宾。

 

3.webp.jpg

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冯友梅、校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赵琴、哲学学院院长吴根友、国学院原院长郭齐勇、周易研究家邵伟华、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练力华、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李顺祥,湖北教育出版社主任李作君、河南省安阳市汤阴 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凤霞、宣传部长李月亮、旅游局长钟兵、羑里城博物馆馆长韩 长清、汤阴县文王书院院长吴素红,易学界领导和易学专家刘穗池、韩毅、钟浩 天、张兴全、高燕、李德雄、王炳中、秦文学、曾伟、苏华仁、吴吉平、叶炳辉、 毛善生、简成道、罗玉贤、唐梦华、张长青、罗锦添、成鹏、李升涛、杨永林、 宋健华、蔡镇远、杨恒有,胡向科、桑一立、王招珺、田建国、陈寿升、康侠、 赵发林、丁启发、黄俊、邓广堂,陈艺凤,沈文雪,王月凡、王国合、刘冥希、王均兰、戟智齋、萧新铸、萧俊、吴讯玄、罗玉梅、李健、周金超、郭景喜、沈来富、叶露、朱浩明、万华、蔡伟、徐孚生、姜德雨、任安旺、韩岳霖、 杜洁、台湾丁美美等以及唐先生的生前同事、学生、弟子、好友,儿子唐清华、 唐建华,孙子唐斌、唐鹏全家及亲戚等海内外 300 多人参会

 

4.webp.jpg

郭齐勇教授介绍了唐先生的生平事迹,家属代表、唐先生的次子唐建华教授 作悼念父亲与答谢来宾的讲话。全体人员在哀乐声中向唐先生遗体默哀、三鞠躬,并向遗体告别,依次向唐先生家人握手致哀与问候。

 

5.webp.jpg

先生的遗体火化之后, 亲朋好友近 300 人护送先生骨灰到石门峰纪念公园 举行了追思唐先生仪式。天空下着濛濛细雨,在哀思、在诉说、在祈祷……

现场播放着《三信礼 幽冥韵》,追思唐先生仪式依次由礼宾请进唐明邦遗相、 礼宾安放骨灰、礼宾向唐明邦先生敬香和点烛、全体人员向唐先生遗相三鞠躬;接着由唐先生的弟子毛善生上香。

在追思仪式上,周易研究家邵伟华、国际易学联合会副会长练力华、广东省文化馆原馆长曾伟、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传统文化与生态哲学会秘书长高燕、台湾易学机构负责人丁美美作了追思讲话,家属代表唐梦华致答谢词。

最后,全体人员送唐先生入土登殿。众人依次到墓前鞠躬献花告别。

国际易学联合会孙晶会长因外事活动不能参加,特委托副会长练力华老师代表国际易联全程参加;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国际易学联合会原会长董光璧,远在美国的夏威夷大学教授成中英,国际易联原主持工作的副会长兼秘书长丘亮辉,国际易联荣誉会长王国政,南京大学博导李书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哲,东南大学教授李仕溦,中国中医药大学博导国际易联常务副会长张其成,国际易联秘书长温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孚琛,当代著名易学家张延生,北京理工大学资深博导韩增禄,中山大学教授杨维增,河北老易学家杨景磐,宁夏易学会原会长王少英,中央编译出版社综合分社社长邓永标,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周立升,奇门遁甲专家刘广宾,以及各国立省立大学哲学系教授等,或因年事已高,或因工作不能分身,均纷纷派出弟子到现场吊唁,或打电话表达哀悼之情,或撰文撰联撰诗表达对唐老的哀思……

郭齐勇教授在讲话中主要概括了唐先生在哲学与易学、道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他说:

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工作,主讲中 国哲学史、中国辩证法史、中国哲学文献、易学源流举要、道教文化研究等课程。先生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中国哲学史,出版学术著作十多种,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在海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先生的主要著作有:《当代易学与时代精 神》《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李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论道崇真集》《周易通雅《易学与长江文化合著主编有《周易评注周易纵横录》《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参加撰写的著作有: 《易 学与管理易学基础教中国哲学中国辩证法史稿中国哲学史纲要》《楚国历史文化辞典》等。

唐先生在《周易》哲学、道家道教哲学、古代科技哲学三个领域中极深研究,创获尤多,贡献甚大,斐声中外,是我国在这三个领域研究中最重要的学者。不仅如此,他老人家在明清哲学、中国辩证法史、儒学、佛学等领域都有甚深造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先生对整个国学(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哲学史的各方面、各断代都有深入研究。从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唐先生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创见。尤其是,他老人家真正把握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精髓,并善于平 实、准确地表达出来。六十多年来,唐先生勤于读书、思考、著述与讲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献身祖国传统文化事业,为现代文教事业的发展奋斗不息!他晚年一再申言,要“重振国学,复兴儒学,弘扬易学,光大祖国传统文化,中西融合,古今贯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他的为学主旨,也是他的心声与宏愿,并念兹在兹,身体力行!

唐师淡泊明志,低调平实。有一次他与我聊天,他说他的人生格言是“不争”。他实践《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超越于名利之上。由于退休早,他的住房又旧又小,收入较低,待遇很差,比起我们这些学生,甚至再传弟子都差多了,但他毫不计较,心胸宽广,豁达大度。唐师坚持练气功,动功与静功都练,常常指导我们养生健身。唐师把他领悟的中国哲学的智慧与自己的身心修养,密切地融成一体,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唐师为人谦和,清退不争,胸怀坦荡,乐天无忧,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唐师是哲学家与中国哲学史家,尤精于《周易》经传与易学史、道家道教和古代自然科学中的哲学。他的堂庑甚广,成就颇大。

唐先生走了,他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先生的遗志,传承好先生的精神。

 

6.webp.jpg

练力华老师在讲话中主要概括了唐先生在易学推动方面的贡献。他说唐明邦先生对当代易学的推动,独步易界,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是他,在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在武汉主持召开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周易》研讨会,点燃了当代易学研究的第一把火。

是他,于1989年筹建“中国周易研究会”,当选为首任会长,为当代易学的复兴与发展,搭起了第一个平台。

是他,联合张志春老师、邵伟华老师等权威专家,发起成立了“国际易经科 学研究院”,建起了易学应用研究的第一个阵地。

是他,推动相关机构,于 2004 年将风水论坛首次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不仅自己作主体发言,而且苦口婆心地将不想参会的北大朱伯崑教授请进了论坛的主席台。从此,易学应用在全国蓬勃兴起与发展。

是他,在易学理论研究与易学应用实践的相互包容、相互理解上,起到了一 般人难以起到的重要的“桥梁作用”。他,既是易学理论权威,又是易学应用 的推手;他游说于易学界的博学鸿儒之间如朱伯崑教授等,要他们不要轻视忽视 易学应用,并常说,一代易学宗师朱熹也是承认并践行易学应用的。今天,易学 界坚持的理论与应用“两条腿”走路的原则,正是这位老人几十年来苦心孤诣坚 持的结果。因当时社会思潮所致,绝大多数学术泰斗均不敢沾易学应用的边,怕 坏了自己的学术名誉。而唐老身在“象牙塔”,心系“草根”,无私无畏,这在当时的背景下,其勇敢精神,令人尊敬。 

是他,不遗余力地对易学工作者谆谆教导,在易学界起着重要的别人难及的“教化作用”。可以说,他培养了整整二代的易学研究者。三十多年来,老人 家每年都参加上十场的易学会议,每次大会上,他都语重心长地教导易学人员要 德易双修,要爱党爱国,要遵纪守法,要认真学习“两典”,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易学经典包括易学应用的经典,提高理论水平与技术水平,提高综合素 质。良言犹在耳,斯人已去矣,怎能不使人涕泪沾襟?

是他,在易学理论与应用的人才培养上,起到了一个老易学家的 “人梯 作用”。他呕心沥血,诲人不倦,不求自达,但求惠人。现在易学界的领军人 物,大多都得到过老人家的点拨和指导,有的还得到他长期的教导和勉励,目的 就在于培养后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就是对他老人家人梯 精神的真实写照!

唐明邦教授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长辈、好老师,失去了把握易学应 用之舟破浪前进的舵手、定海神针,是我们易学界十分沉痛的损失!他离我们而 去,但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品德;那种“为天地 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尚情怀;那种“自强不 ”“厚德载物”“保合太和”“崇德广业”“执常迎变”“与时俱进”的做人治学原则,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邵伟华老师、曾伟馆长、高燕秘书长、丁美美老师,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作了追思讲话,情真意切,泣声不断,场面感人至极,充分表达了对唐先生的真挚感情。

7.webp.jpg

 

                           国际易学联合会易学应用研究会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一日

中国易学网http://www.zhouyi64.com——中国周易研究应用第一平台!
站长QQ:1318932802 周易研究与应用交流QQ群:216461253
邮箱:chinazhouyi@163.com 京ICP备1000100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10200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