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动态

清明节专题●清明家祭倍思亲 中国易学网
更新时间:2012-04-01
              

   文明中国,礼仪之邦。清明祭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旨在祭奠先祖或故去亲人,这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族观念、孝悌伦理息息相关一脉相承。所谓百善“孝”为先,在当今社会,提倡传统道德观念,共建人文精神家园,重视清明祭祀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和影响。

   中国人骨子里充满了“家国天下”的情怀和理想,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天地君亲师”的基本道德认知是古往今来普遍遵循的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倘若一个人性缺失的人,很难说他能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同西方世界的契约利益价值观是格格不入的,这也许就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当然不完全是我们的文明进程比其长几千年而已。

            

   部分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对于清明祭祀的几点误解和错误认识:

   1、基于某种特定历史时期意识形态影响下,对传统文化盲目的封建迷信论调,这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不得不说越来越是一种缺乏自我传统文化认知的体现,可以比喻成无知。

   2、每当临近清明,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来引导人们所谓的文明祭扫,反对传统的祭祀行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很多畸形的产物,比如网络祭祀,雇佣代理祭扫等。易方异俗,由于地理环境人文思想等造成了客观的差异,对此我们要予以充分的尊重。比如南方祭祀先祖或亲人,往往在坟前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祭酒、祭牲等,这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但并非所谓的不文明甚至封建旧俗,这样有上纲上线之嫌,不过注意防火则是需要重视和对待的,这里也建议我们的媒体客观公允对待之。

       

   3、清明祭祀的作用并不是沟通神鬼庇佑富贵。我觉得很大程度上,祭祀的核心是追思先人,缅怀亲情,传承祖辈的辛勤耕耘以及开创家业的奋斗历程,以此激励后人继续奋斗光耀门楣,这本身就是积极地精神资粮。同时,同宗教烧香拜佛一样,我们并不否认古人关于先祖荫蔽后人之谈。只是看个人抱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和出发。

                                           中国易学网

背景资料:(作者:卢忠仁 来源:深圳特区报)

   点击浏览下一张

            清明历来是郊游、踏青的季节。

    清明历来是郊游、踏青的季节,也是祭祀祖先和怀念已故亲人的日子。古往今来,有许多有关清明的诗,一方面描写人们郊游赏花的情景,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对先祖及亲人的赞颂和思念。

莺飞草长的清明景象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清明节又称三月节、扫墓节、踏青节、植树节、插柳节、秋千节,它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又是节气,一般在阳历4月4――6日。清明节与寒食节、上巳节接近,(寒食为清明前两日,上巳在阴历三月三日)后来三节合三为一,统称为清明节。《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云:“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代富察敦崇在他的《燕京岁时记》中引《岁时百问》中的话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岁时百问》一书作者不详,有人说这段话的出处就是《燕京岁时记》,《岁时百问》原作者就是富察敦崇。)可见,清明节是由其所处的时令气温、光照、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表现出天清地明的景象而得名。清明节有众多习俗,如踏青、扫墓、祭祖、禁火、乞火、赐火、烧包袄、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斗鸡、拔河、放风筝、插柳……

    历史上咏清明的诗篇、诗句很多,我们先看古人笔下的清明景物、景象。羊士谔有诗“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刘知过的“花开花落清明候,山北山南杜宇声”、黄庭坚的“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陈与义的“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范成大的“石门柳绿清明市,洞口桃红上巳山”、杨万里的“正是春光最盛时,桃花枝映李花枝”、李珙的“杨柳堆烟犹冉弱,杏花著雨半飘雪”、虞俦的“红杏园林初过雨,绿杨庭院欲生烟”,黄遵宪的“几日春阴画不成,才过寒食又清明。霏霏红雨花初落,袅袅白波萍又生”,这些诗和诗句写清明的春日、春风、春雨、春草、春花,表现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风暖日丽、桃红柳绿的景象。在清明节阅读这些诗和诗句,使人心旷神怡,感到无限温馨和愉悦。

纸灰飞作白蝴蝶

    清明节的活动很多,古人也有众多诗篇诗句描写这些清明节的活动,如描写清明踏青(又名游春、探春、寻春等)的诗有吴惟信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李若水的“见说今年寒食好,踏青归路看梨花”,胡寅的“故园寒食路,回首踏青人”、程颢的“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麻九畴的“城里看家多白发,游春总是少年人”、杨允浮的“高柳岂堪供过客,好花留待踏青人”等。清明时节,春和景明,万物复苏,百花竞放,当此佳节,或全家老少同行,或男女同伴,一起走向春天,人们怎不无限欢悦和欣喜?

    扫墓则是清明节又一重要活动,古人写清明扫墓的诗篇、诗句同样很多。如白居易的“风吹旷野纸钱飞,古木垒垒春草绿”、高翥的“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陆游的“日落啼鸦随野祭,雨余荒蔓上颓垣”、高启的“风雨梨花寒食后,几家坟上子孙来”等。中华民族是一个慎终追远的民族,在长久的家族绵延中,中国人形成了敦亲睦族、行孝敬祖、事死如生的优良品德,因此往往在清明这个美好节日,给逝去的先人献上一束鲜花,献上一瓣心香,燃烧几张冥纸,以此来追怀祖宗,感念先人,寄托思念。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感伤和悲戚,因此古人写清明扫墓活动的诗往往比较悲伤凄戚,读来令人伤感哀婉。

插柳,一项重要习俗

    古人写清明的诗,比较多的还涉及到乞新火、插柳、荡秋千、蹴鞠等活动,这方面的诗篇、诗句同样很多,如刘长卿的“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杜甫的“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戴叔伦的“晚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雪”、贾岛的“清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韦庄的“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等,在诗人笔下,清明点新火,无论是都邑城镇、街巷墟落,还是水郭山村,均是千家新火,万户新烟,一片热气腾腾,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节又叫植树节、插柳节,民谚:“种树造林,莫过清明”、“绿州改天又换地,清明植树好时节”。插柳是清明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和习俗。陆游有这样的诗句描写清明节插柳:“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赵元镇有诗写道:“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杨韫华在诗中则写清明女子戴柳:“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毗邻诸姐妹,一株斜插绿云翘。”清明植树种树,插柳戴柳,亲近自然,向往自然,非常符合现代生态、环保理念。此外,在诗人笔下,还有关于清明荡秋千、蹴鞠、读书等诸多活动的描写。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佳节莫将虚过了,人生看得几清明”“人间佳节重清明,呼儿折简招诸彦”,让我们倍加珍惜清明这个洁净清亮、春和景明、莺飞草长的美好节日吧!

中国易学网http://www.zhouyi64.com——中国周易研究应用第一平台!
站长QQ:1318932802 周易研究与应用交流QQ群:216461253
邮箱:chinazhouyi@163.com 京ICP备1000100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10200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