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研究

邵雍尊儒崇道的先天易学
更新时间:2011-12-04

    “邵雍诞辰10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大会暨现代企业国学管理高峰论坛”

                大会网站 www.zhouyi64.com

《学术论文集》入选优秀论文展:

                       邵雍尊儒崇道的先天易学――唐明邦

  [内容提要]邵雍阐发陈抟密传的《先天图》,创立“易外别传”的先天易学,以尊天理重人伦为其主导思想。为探讨宇宙衍化而建立别开生面宇宙衍化程式。元会运世乃其衍化流程。一元十二会,十二万余年。以天道之阴阳消长定人事兴衰,论定宇宙亦有生有灭。人当以天人统一心态对待宇宙衍化。邵雍创立皇帝王霸史观,规范中国历史演变,以是否尚自然、重恩信、尚公正、重智力为王朝政治分野。当政者应观察民心向背,因时变革,为民谋利、力戒蝼蚁人民。邵雍身居垄亩,心怀天下,撰写《皇极经世》,富有儒者心胸,突显道家风骨,儒道兼综,为中国哲学和易学开辟了新园地,作出了新贡献。

                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
              手探月窟,足蹑天根。闲中今古,醉里乾坤。○1

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对邵雍精神风貌的崇高评价,也是关于邵雍学术气概的高度概括。
邵雍(1011-1077)是11世纪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先天易学开创者和诗人。他早年潜心儒学,怀经邦济世宏愿;后经道教学者的诱导,“儒风一变至于道”,②成为传承道教祖师陈抟先天易学思想、尊儒崇道的易学家,创立“易外别传”的先天易学,开辟了易学发展的新天地。邵雍精研苦思,阐发先天易学,气势恢宏,“上识天文,下尽地理,中尽物情,通照人事”,“包括宇宙,终始古今”。所著《皇极经世》,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一书开奇志,万古见精神。

  一、 先天易学的传承与发展
  邵雍创立的先天易学,开易学图书之先河,其源头当追溯自道教。《宋元学案》记载:“图数之学由陈图南抟,种明逸放,穆伯长修,李挺之之才,递传于先生(邵雍)。”③道教祖师陈抟(希夷)在华山修道成功,传下数幅《先天图》,其图及其思想经种放、穆修、李之才传于邵雍。李之才为共城令时,多次访问笃行好学的青年邵雍。邵雍倾慕李之才的学识,拜他为师。李之才先教他“物理之学”,即古代天文、地理、历法,阴阳五行,宇宙变化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然后又教他“性命之学”,其中包括心性理论、人文知识以及道教修身养性、长生久视的方术。李之才见邵雍学习刻苦,进步很快,“既可语五经大旨,则授《易》终焉”。④邵雍投师的第6年,李之才去世了,斯时邵雍35岁,乃独自研《易》,“三年不设塌,昼夜危坐以思”。⑤扬言:“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所谓“非圣书”,指大异于儒门经典的易学象数之书,由其先师传授而来,核心思想即陈抟传下的《先天图》。此图的奥妙在“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右之门”,同《周易•说卦传》论述的八卦方位完全不同。正如邵雍之子伯温所说:“希夷《易》学,不烦文字解说,只有图以寓阴阳之数与卦之生变。”⑥陈抟是先天易学思想的先驱,但只有图象及口头解说;文字阐发的任务,落在邵雍身上。
  邵雍不负先师厚望,呕心沥血,对《先天图》作创造性阐发,从中“窥天地之心,穷万物之理”。邵雍的弟子张岷,对其老师的学术思想有全面评述,指出邵雍学术思想大体涵摄两大方面:一方面,彰显物理之学以“尊天理”:“观天地之消长,推日月之盈缩,考阴阳之度数,察刚柔之形体;故经之以元,纪之以会,始之以运,终之以世。”另一方面,发挥性命之学以“重人论”;“穷言意象数之蕴,明皇帝王伯之道。……又断自唐虞,讫于五代,本诸天道,质以人事,兴废治乱,糜所不载。”⑦张岷的评述,周全而中肯。邵雍尊天理重人伦,视野广阔,心胸开朗,营建出前所未有的先天易学思想体系。朱熹对此高度赞誉道:“邵子这道理,岂易及哉!他腹里有这个学问,能包括宇宙,始终古今,如何不做得大、放得下?……‘日月星辰高照耀,皇王帝伯大铺舒’。可谓人豪矣。”⑧

  二、先天易学论宇宙衍化程式
邵雍依《先天图》思维模式,玄思宇宙,探讨天地人如何开化,万物如何演变,以及宇宙是否毁灭等问题,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宇宙衍化图式。
                       
                               伏羲八卦方位图
  邵雍首先揭示《先天图》的内涵。所谓《先天图》,今所见者有朱熹《周易本义》所载伏羲四图,首先是《伏羲八卦次序图》和《伏羲八卦方位图》。⑨其方位于次序均与《文王八卦图》不同。先天八卦次序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其方位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先天八卦次序出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原理。“先天”二字表明“出于自然,不用安排。”先天八卦方位排列,呈阴阳对称形式,乾对坤,兑对艮,离对坎,巽对震。符合《易传》原理:“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此为先天易学基本原理,影响整个思想体系。乾至震为阳卦,代表“天”,符合“天左旋”原理,巽至坤为阴卦,代表“地”,符合“地右转”原理。“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故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为天之四象,其实体为日、月、星、辰;“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故太柔、太刚、少柔、少刚为地之四象,其实体为水、火、土、石。由阴阳刚柔生克制化衍生万物。“阴阳分而生两仪,两仪而生四象,四象而生八卦,八卦交而生万物。”⑩天地万物成为整齐划一、变化万端的统一体。“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犹根之有干、干之有枝、枝之有叶。”“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11从而构成先天图式的宇宙生成论。
  先天易学容纳传统的气化学说:认定太极即气。《观物外篇》说:“本一气也,生则为阳,消则为阴。”“气一而已,主之者乾也;神亦一而已,乘气而变化,能出入于有无、生死之间,无方而不测者也。”○12还说:“气者,神之宅也;体者,气之宅也。”○13由于对传统气化说的继承与发挥,使先天易学与传统哲学相融通。邵雍坚持先天象数学宗旨,神化“数”的作用,提出“数”生万物论:“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14认为“数”是解开众妙之门的钥匙,同希腊哲人毕达哥拉斯“以数为第一原理”的理论异曲同工。尽管二者差异颇大,但其共同点,正如列宁所批评的:“在他们那里,实体、物和世界的‘规定’是枯燥的、没有过程(运动)的、非辩证的”。○15这一批评中象数学宇宙论的要害。不过邵雍毕竟为易数学开创了新局面。他指出:“天下之数,出于理,违理则入乎术。”○16程颐有鉴于此,指出“数到康节始有理”,为后世的数理哲学开其先河。邵雍定“数”对万物变化有决定作用:“数者何也?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也。”○17力图以数明理,推天地造化之数,明万物变化之机。他认为自己营造的先天象数宇宙论,只不过是先天立言。“物皆有理我何者?天且不言人代之”,一部《皇极经世》,“代了天工无限说,”○18后人但从理外见天机。诗云:“物理窥开后,人情照破时。情中明事体,理外见天机”。○19邵雍极深研几建立宏伟的宇宙图式,旨在教人窥开“物理”,以便照破“人情”,树立天人统一、气势恢宏的大我胸怀,抛弃沉湎于个人私情的小我境界。
  邵雍运用象数思维,探讨宇宙衍化全程及其终极结局问题,在中国思想上,这种探讨前无古人。他提出“元会运世”进程说,依皇极之数为宇宙衍化编制了历史年谱。“皇极之数,一元十二会,为三百六十运;一会三十运,为三百六十世;一运十二世,为三百六十年;一世三十年,为三百六十月;一年十二月,为三百六十日。……盖自大以至于小,总不出十二与三十反复相乘而已。”○20一元之数为“《易》之生数”。他说:“《易》之生数,十二万九千六百、总为四千三百二十世,此消长之大数。”○21一元十二会,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作标志。十二会中,子会一阳初运,阳气日升,至午会阳升已极,未会阴气渐长,阳刚始消;至亥会而阴气极盛,微阳外消。宇宙衍化进程是:“天开于子,地辟丁丑,人生于寅。”人类出生后,相当长时期,没有开化,直到第六会(巳会),宇宙间阳气极盛,才进入中国历史上的唐尧时代。午会之时乃秦汉至五代。十一会(戌会)之末,阳气剥尽,进入“闭物”时期,人与万物逐步丧失生存条件。十二会(亥会)之末,天地归于消亡,一元乃告终结。元会运世说的初衷,力图将自然史与人类史打通,找出二者发展的共同规律。整个先天易学任务,在于“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古今,表里人物。”○22他肯定世界有始必有终:“易之数穷,天地始终。或曰:天地亦有始有终乎?曰:既有消长,岂无始终!天地虽二,是亦形气,乃二物也”。○23他认为旧的一元,天地毁灭之后。新的一元,天地又将开始。具有乐观情怀,亦符合朴素辩证思维法则。用易学象数描绘世界历史衍化由上升到下降的全过程,在易学史上乃至中国哲学史上都是一卓越创造,发人深思。它充分显示了道教易学玄思宇宙、大胆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突出思维特征,难能可贵。

  三、先天易学论历史演化程式
  邵雍不止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敢于树立新风的史学家。他遵循先天易学思维模式,另辟蹊径探讨中国历史的演化程式。他认为“天道有消长,地道有险夷,人道有兴废,物道有盛衰。”○24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在不断变化中,这种变化,从象数学看来,都有规律可循,他力图揭示中国历史变化的内在规律性。
  邵雍打破了王朝史体系和“五德”终始、“三统”循环的古史观,提出“皇帝王伯”四种典型模式,然后用十六种混合形态,解释历史演化轨迹的复杂性。他首先揭示四种典型模式的特征,用道、德、功、力四字分别作了界定:
皇:以上古传说的伏羲、女娲、神农“三皇”为代表,其特点是“以道化民”,行无为之治。“以道化民者,民亦已道归之,故尚自然。夫自然者,无为、无事之谓也……所以圣人有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25
帝:以中古黄帝、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为典型,其特点是“以德教民”,行禅让之政。“以德教民者,民亦已德归之,故尚让。……所以圣人有言曰:‘垂衣裳而天下治。’”○26
王:以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与武王为典型,其特点是“以功劝民”,崇尚正直。“以功劝民者,民亦已功归之,故尚政。夫政者正也,以正正夫不正之谓也。”“天下之正,莫如利民焉;天下之不正,莫如害民焉。能利民者正,则谓之王矣;能害民者不正,则谓之贼矣。”○27
伯(霸):以春秋时代齐恒、晋文、楚庄、宋襄、秦穆“五霸”为典型,其特征是“以利率民”,崇尚权术智力。“以利率民者,民亦已力归之,故尚争。夫争者也,争乎利者也。取以利不以义,然后谓之争。”“借虚名以争实利”○28拥兵自强,争城夺地,无有宁日。邵雍以无为、恩信、公正、智力作四种政治形势的核心内容,对道、德、功、力作了诠释。他认为皇帝王伯四种模式往往交叉出现,政治形势错综复杂。因此衍生出十六种混合模式。在“以道化民”的三皇之治中,同样还有皇帝王伯四种类型。“皇之皇,以道行道之事也,皇之帝,以道行德之事也;皇之王,以道行功之事也;皇之伯,以道行力之事也。”○29同样关于帝之皇、帝之帝,王之皇、王之帝,伯之皇、伯之帝等均仿次组合。虽然仅是模式化的演绎,毕竟体现出邵雍对三千年阶级社会的历史演变,从政治上看,充满着无为与有为,礼让与争夺,重义与重利,暴力与文德等两种政治路线的斗争。较之“五德”始终、“三统”循环论大大前进一步。无疑为宋明理学中天理人欲之辨、王伯之辨、义利之辨开了先河。
邵雍用主观设定的皇帝王伯四种政治模式去规范历史,固然是脱离客观历史实际的。但他毕竟是一位吞吐六合,始终古今的思想家,能十分敏锐地考察历代政治形势,蒿目时艰、深体民瘼,指陈时弊,入木三分。他提出“治必通变”的政治原理,认为社会在不断变化,政治原则亦当随之改变。他说:“为治之道,必通其变,不可以胶柱;犹春之时,不可以行冬之令也。”○30这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儒学思想是不同的。他将历史上的“君命”,概括为正命、受命、改命、摄命四种类型:“正命者,因而因者也;受命者,因而革者也;改名者,革而因者也;摄命者,革而革者也。”○31主张“君命”可以变革,这是可取的。他进一步指出,世道之变,无非一治一乱的转换。他依《序卦传》原理,指出:“”以后是“”,表明乱生于治;“剥”以后是“复”,表明治生于乱。指出任何时期的治与乱必有其征兆,社会的尚言与尚行,人心的尚义与尚利,乃先兆的显露。他说:“夫天下将治,则人必尚行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言也。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天下将治,则人必尚义也;天下将乱,则人必尚利也。尚义,则谦让只风行焉;尚利,则攘夺之风行焉。”○32用社会人心及道德风尚的变化,作社会治乱的晴雨表,是一种因果倒置的思维方法;不从社会经济利益的冲突、阶级矛盾激化的程度去分析社会治乱的根源,这种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十分肤浅的。尽管如此,邵雍认定民心的向背说明暴秦速亡的原因,写道:“是时也,非天下民厌秦之暴且甚,虽十刘季、百子房,其如人心未易何!”○33说明若非民心反秦,十刘邦、百子房也难亡秦。这种观点具有相对真理性,它否定了英雄造时势的说法,突出人民力量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从抽象的“人心”立论,并不科学。比起天命论英雄史观、三统循环史观仍有可资借鉴之处。邵雍用诗句将隋与唐作对比,显见民心向背对国运盛衰的影响《观隋朝吟》:“始谋当日已非臧,又更相承或自戕。蝼蚁人民贪土地泥沙金帛悦姬姜。征辽以思縻荒服,泛汴情怀厌未央。三十六年都扫地,不然天下未归唐。”《观有唐吟》;“天生神武奠中央,不尔群凶未易攘。贞观若无风凛凛,元焉有气扬扬。凭高始见山河壮,入夏方知日月长。三百年间能混一,事虽成往道弥光。”○34批评隋朝因蝼蚁人民、泥沙金帛而速亡,唐初因行无为之治,与民休息,国运昌隆,乃有贞观之治。
  在《书皇极经世后》长诗中,邵雍概述四千年历史变迁,抒发其感慨:“一万里区宇,四千年兴亡。五百主肇位,七十国开疆。或混同六合,或控制一方;或创业先后,或垂祚短长;或奋于将坠,或夺于己昌。……龙蛇走平地,玉石碎岗。善设称周孔,能齐是老庄,奈何言以病,安得意都忘。”○35邵雍只粗线条地概述历史,少有个人喜怒爱恶情感流露。因他认为虽是自己在写历史,却是代天立论。其书以“观物”命名,论人文历史亦遵“观物”立场。他说:“其所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圣人之所以能一万物之情者,谓其能反观也。所以谓之反观者,不以我观物也。不以我观物者,以物观物之谓也。既能以物观物,又安有(我)于其间哉!”○36邵雍提出“以物观物”的反观原理,泯灭自我,我与物同,做到天人一体人与天道合一。此为“皇极经世”的基本立场。
  邵雍站在“以物观物”的立场,梳理宇宙衍化的历史和人文世界的历史,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艰巨历史观。自恃有别于记事炫文的“史笔”之作,而笃志于记事造真的“史诗”。邵雍一生写有长长短短的数十首咏史诗。他对史诗的价值,有深刻论述:“可以移风俗,可以厚人伦。可以美教化,可以和疏亲。可以正夫妇,可以明君臣。可以赞天地,可以感鬼神。归人何切切,诲人何谆谆。”○37他是宋代少有的诗人哲学家,能将其哲人气质与诗人风范美妙结合;同时又是一位史学家,论皇帝王霸之道,析因革损益之理,观察王朝兴替,纵论社会盛衰,总结历史经验,臧否历史人物,谈今论古,见解独到,借古讽今,恰中肯綮,令人倾倒。

  四、邵雍儒道兼综的人格魅力
  邵雍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其为人处世有着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他心胸坦荡,待人以诚,身居垄亩,心怀天下。在他身上,儒者气象十分浓厚,同时又有鲜明的道家隐士气派;既有哲人的气质,复存诗人风范。
  他饱读诗书,精通儒门经典,力行儒家纲常。与人交谈,儒者心胸袒露无遗。程颢称赞他:“内圣外王之学”,“纯一不杂”。康熙褒奖他“学达性天”。他所理想的社会,符合儒家经世宗旨:“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给人足,时和岁丰”。○38他为人正直,严格区分君子与小人。指出:“君子与义,小人与利;与义日兴,与利日废。君子尚德,小人尚力;尚德树恩,尚力树敌。”○39他常为世人鸣不平,有诗写道:“西至昆仑东至海,其间多少不平声。”○40同情流民的疾苦说:“旨酒嘉淆与管弦,通宵鼎沸乐丰年。侯门深处还知否?百方流民在露天”。○41他留心处事,深体民瘼,不少诗句都展现其仁者胸怀。但他徒有惊世之论,绝无经世之心,友人三次举荐他入朝为官,被他一一婉言谢绝。他看透封建社会里官场的黑暗,不愿与之同流合污。抱定宗旨是:“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42淡泊名利甘居陋巷,做个自由人。
   邵雍中年以后,得社会名流和得意门生的赞助,生活日益改善,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思想、生活渐趋闲淡,乐的无官一身轻,日增闲情逸致,更多地向往道家的清淡生活。他自己表白:“儒风一变至于道”。《安乐窝中吟》写到:“安乐窝中不甚贫,中间有榻可容身。儒风一变至于道,和气四时常若春。日月作明明主日,人言成信信由人。唯人与日不相远,过此何尝更与真。”○43他对自己的隐士生活十分惬意。有诗云:“一枕晴窗睡初觉,数声幽鸟语方休。林泉好处将诗买,风月佳时用酒酬”。○44邵雍在洛阳城中交友甚广,与达官和平民都有深厚情谊,所到之处人们都喜欢邀他小住。所住之处称之为“行”。《击壤吟》写到:“击壤三千首,“行”二十家。乐天为事业,养志是生涯。出入将如意,过从用小车。人能知此乐,何必待纷华。”○45他出游时,喜欢穿道士服装,乘坐小车,手执麈尾,俨然高道形象,自恃不异活神仙。《道装吟》描写道:“安车麈尾道衣装,里巷过从乃是常。闻说洞天多是此,吾乡殊不异仙乡”。○46邵雍在安乐窝中过着快活日子,只与“四物”最相亲。诗中写道:“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美酒湛天真。太平自庆何多也,惟愿君王寿万春。”○47一编诗指《击壤集》,一部书指《皇极经世》,凝结他一生的思想成果和闲情逸致;一炷香献在陈抟老祖画像前,助他凝神静虑;一樽酒助他吟诗赏月,其乐融融。邵雍仿效陈抟,热衷修炼道教内丹术,诗中表述自己炼丹的体会道:“耳目聪明男子身,鸿钧赋予不为贫。因探月窟方知物,未摄天根岂识人。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48天根指一阳始生之处,在先天八卦图的乾巽之际;月窟指一阴始生之处,在图中坤震之际。修炼内丹无非通过调节呼吸,沟通体内阴阳二气,运用静虑工夫,打通任督二脉,调和人身百脉,激发人体潜能,达到祛病延年,乃至精神升华。
   邵雍的一生,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四书五经起步,继而精研道家道教文化,尊敬孔孟,服膺老庄。奉陈抟老祖为先师,以阐发先天易学为己任。被褐怀玉,为人洒脱,玄思宇宙,视野广阔。风月情怀,安乐窝中吟今古;江山气度,天津桥畔衍乾坤。穷天地盈虚,弄丸唯图;○49论王霸因革,经世有书。醉后高歌诗千首,赢得亲朋唱和声。“花前把酒花前醉,醉把花枝仍自歌。”○50理想与感性水乳交融的精神风貌,傲然耸立于北宋哲坛,千古流芳,令人肃然起敬。

①朱熹《邵雍画像赞》,见洛阳安乐窝村邵雍画像石碑。
②《安乐窝中吟》,《击壤集》卷十。
③《宋元学案•百源学案》。
④《宋史•李之才传》。
⑤《邵康节先生外纪》卷一。
⑥邵伯温《经世辨惑》。
⑦《宋元学案•百源学案》。
⑧《朱子语类》卷一百。
○9《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的评析,见唐明邦《邵雍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
○10《观物外篇》第十。
○11《观物外篇》第三。
○12《观物外篇》第三。
○13《观物外篇》第一。
○14《观物外篇》第一。
○15《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73页。
○16《观物外篇》第六。
○17《邵子全书》第二。
○18《首尾吟》,《击壤集》卷二十。
○19《窥开吟》,《击壤集》卷十九。
○20《宋元学案•百源学案》。
○21《观物外篇》第一。
○22《观物内篇》之二。
○23《观物外篇》第八。
○24《四道吟》,《击壤集》卷十。
○25《观物内篇》之四。
○26《观物内篇》之四。
○27《观物内篇》之四。
○28《观物内篇》之四。
○29《观物内篇》之十。
○30《观物外篇》第九。
○31《观物外篇》之五。
○32《观物内篇》之七。
○33《观物内篇》之八。
○34《击壤集》卷十五。
○35《击壤集》卷八。
○36《观物内篇》之十二。
○37《诗史吟》,《击壤集》卷十八。
○38《君子饮酒吟》,《击壤集》卷十六。
○39《君子吟》,《击壤集》卷四。
○40《题黄河》,《击壤集》卷二。
○41《感雪吟》,《击壤集》卷十四。
○42《安乐窝中自贻》,《击壤集》卷八。
○43《击壤集》卷十。
○44《岁暮自贻》,《击壤集》卷八。
○45《击壤集》卷十七。
○46《击壤集》卷十三。
○47《安乐窝中四长吟》,《击壤集》卷九。
○48《观物吟》,《击壤集》卷十六。
○49邵雍终日研究太极图,诗中戏称“弄丸”。见《自作真赞》,《击壤集》卷十二。
○50《南园赏花》,《击壤集》卷八。

(作者:唐明邦先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首任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湖北大学国学院顾问,现居武大珞珈山。)

中国易学网http://www.zhouyi64.com——中国周易研究应用第一平台!
站长QQ:1318932802 周易研究与应用交流QQ群:216461253
邮箱:chinazhouyi@163.com 京ICP备1000100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10200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