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研究
我从军多年,由最反对周易到研究周易是经过由好奇到研究这个过程的。有人曾经问过我:“你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研究传统文化有什么收获?”我回答:“最大的收获是把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去了。”我写了四部奇门遁甲的书,书中全用实例说话,而且,在工作中也多次运用奇门遁甲术帮助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棘手事,这些可不是编的,周易是理,奇门遁甲是术。由周易派生出的术数有200多种,我研究的是其中的一种术即:奇门遁甲。如果把中华文化比喻为一棵树的话,易经就是这棵树的根,而术数则成为了世人眼中最耀眼的果实,它不断汲取和运用着根的精华。如果没有毁誉参半的术数,易经也不会变得这么神秘,而脱离了易经只谈术数,又使得术数成为了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易经和术数互为表里,彰显着古人的无上智慧。下面是我从即将出版的《周易与百事》中摘抄的一段,他人也未必认同,共同探讨吧。
(以下摘自《周易与百事》)
有些人一提《易经》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手拿鹅毛扇,身穿八卦道袍,留着山羊胡子的人连系起来,甚至少数人把周易与迷信划等号,好像周易和八卦就是恶魔,就是街头算命,在公开场合绝不敢提周易或八卦之类的词语,总怕影响自己的前程。殊不知《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比如说:正大光明、文过饰非、物极必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否极泰来、防微杜渐、反目成仇、乐天知命、不速之客、无妄之灾、立竿见影等。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却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还有人讲:周易是一部算卦的书。古人讲“不读易不可为将相”。难道古代圣贤非要把一部算卦的书推崇为将相必读之书,并尊为中华民族的群经之首,是古代圣贤糊涂还是某些人无知?我们应该深思一下: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八卦中的乾卦和坤卦,难道是错的。外国的学者对易经均有极高的评价,例如: 1701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通过《周易》的两张图《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方位图》从而坚定了其发明二进制的信心。事后,出于对周易文化的敬仰,他在德国法兰克福城创立了中国学院。
19世纪下半叶,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提出“不知《易》者,不得入阁”的组阁原则,掀起了学易用易的热潮。
黑格尔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
美国哲学家卡普拉说:“可以把《易经》看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权威们认为它在中国二千多年来所享有的地位只有其它文化中的《吠陀》和《圣经》可以相比。它在二千多年中,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
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说:“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1988年,75位诺贝尔金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到二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难道这些外国人也都是错的?有些中国人不懂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反而把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看成是糟粕,我认为是不正确的。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试想这个民族还能存在吗?
《周易》是什么?《周易》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具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作为群经之首与《诗》、《书》、《礼》、《乐》、《春秋》并称为六经。《周易》是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主干,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著作组成。
《易经》由八卦变化而来的六十四卦卦画、卦名、卦辞、三百八十四条爻辞组成,一般认为是周文王所作。《易经》在世界上被称为三大经典著作之一。“易”就是变化,“经”就是方法,《易经》是一本阐述变化的经书,它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
《易传》由《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等七种十篇构成,故又称《十翼》,相传为孔子带领其弟子所作。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研讨《易经》的情况。
《易经》具有朴素的辩证观点,认为事物都具有阴阳两面,承认事物的对立面,承认事物的相互转化,认为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转向其反面。
《易传》以《易经》框架结构为表现形式,提出了一个包括天道、地道、人道在内的、关于自然和社会普遍规律的哲学思想体系。它认为天地万物存在或相吸引、或相排斥的关系,一切事物的复杂性和变动性都受阴阳对立统一规律的制约。《易传》将卦爻形式由神学启示录变为客观世界图式,这是质的飞跃!伟大的转变!
作者:北京三式乾坤研究院名誉院长/杜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