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动态

国际易学联合会第七次学术沙龙成功举行
更新时间:2019-12-30

  国际易学联合会

 

第七次学术沙龙成功举行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正在为人类提供日新月异的生活便利和物质享受,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的道德伦理规范带来诸多困惑和挑战。特别是从上世纪末延续至今的克隆、转基因、基因编辑等一系列突破性科学技术成果,牵涉到道德、伦理、法律乃至人类进化路径等多方面问题,让每个人都难以置身事外。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科学技术的矛盾方面拥有其它文化所不能比拟的先天优势。因此,20191210,国际易学联合会在北京大成国际中心举行第七次学术沙龙,以科学技术与道德伦理为主题,就如何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科学技术与道德伦理如何协调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国际易学联合会荣誉会长王国政,副会长陈霞、殷治,秘书长温海明,常务副秘书长庞薇参加会议。特邀出席的专家有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牛喜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生命学博士生导师、基础教研室主任赵美娟教授,社科院研究员刘刚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易学专家张延生、墨文增、孔令伟、方夷、张修君、张君庆、侯立明、任安旺、周明华、孙金刚、尹红卿、郝志军、李精诚、陈笠舟等人。

20191223205355526.jpg

     《第六次学术沙龙·科学技术与道德伦理》会场

活动由王国政教授主持。在播放一段背景视频资料之后,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牛喜平教授应邀做主题发言。牛喜平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他对伦理道德的一般概念和中国伦理型文化的理解。他认为与西方“重知求真”的文化类型相比较,中国文化是一种“重德求善”的伦理型文化。重视伦理道德是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然后,他对儒家伦理道德产生的时代背景、形成原理、所建立的由“生”到“仁”的伦理道德体系、社会实践原理以及儒家伦理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概括。随后,牛喜平教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一),儒家的生生发展伦理观必将在人类文明转型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科学技术本身是客观的,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如何使用却是主观的。科学技术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事实,但认为科学万能,自然界可以无限制地索取,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对立,高科技成果失去道德的制约变成了杀人的武器也是事实。应该看到将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纯粹的工具理性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只注重科技的工具作用,忽略了它在道德的、信仰的、价值方面的作用,科学技术缺乏人文的规约,是导致它的负面作用日益明显的根本原因。鉴于此,牛喜平教授指出,要赋予科学技术伦理价值,深入研究儒家伦理对科学技术伦理可以发挥的作用。儒家伦理从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立论,以道观天下,创立的一套由“生”到“仁”的伦理道德体系,对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有序发展具要重要的借鉴作用,也为建立科学技术伦理和人工智能伦理指明了方向,必将在人类文明转型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英国著名学者彼德诺兰说:“我相信从现在开始以后的五十年,一百年,两百年,甚至于一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将是德性哲学。” 这是对中国道德伦理文化非常深刻的见解和评价!(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建立科学技术伦理学。从儒家伦理的角度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科学技术亦然。因此,科技的发展应该遵循“万物并行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认知。将科学技术赋予伦理价值,即当科技的发展既能符合自然规律的本性,又能确保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关系,亦即符合人类的长远生存发展的目标、增加人类的福祉时,科学技术就是至善的。因此,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建立起科学技术伦理学,抛弃对科学技术单纯工具性意义的错误认知,寻求人文道德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倡导人文科学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与协调发展。(三),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儒家伦理学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己所创造的机器之间的关系。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问题,譬如如何提高人工智能的设计者、领导者、使用者的道德水准,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既体现道德法则又合乎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的和谐基因、“重知求真”和“重德求善”有机融合为一的“真与善”算法,嵌入人工智能中发挥作用等。最后,牛喜平教授呼吁,我们应该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步伐,积极参与全球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伦理规则的研究和制定。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全人类的道德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儒家伦理文化,可以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为伦理道德的建设、完善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牛喜平教授的演讲,赢得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热烈掌声。

20191223205757912.jpg

牛喜平教授做主题报告

随后开始沙龙的对话环节。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围绕“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以及牛喜平教授的主题报告,或者提出问题,或者阐述自己的见解。易学专家张延生教授认为,以“重知求真”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文化。与之相反,我们的易学和儒学文化崇尚“天人合一”,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是一种和谐文化。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在把握和处理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矛盾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赵美娟教授在简要介绍了基因测序等医学前沿技术之后,特别指出,未来社会的科技力量将以现代科技步伐的惯性主导大势。试想,未来人类的生活里,左右前后几乎是置身机器的世界,或较多时候的“无人”世界,也许,会更高效便捷,什么事都能办妥,却一个人见不到!人机交互,机器依赖,智能包围人……但是,问题来了,这样我们人类会快乐吗?我们人类究竟想要什么?人的意义是什么?世界的未来令人憧憬,也令人困惑,今天的科学家和社会各界比较关心的,恐怕是人需要重新认识人的本质问题。易学专家张君庆认为,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龙,集马头、鹿角、虎眼、蛇神、牛耳朵、狗鼻子、鹰爪、鲤鱼须、燕子尾于一身,像一曲丝竹管弦百音争鸣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显而易见,我们的龙文化,是一种合而不同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和谐文化。易学专家墨文增认为,中国的风水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将风水理论糅合在建筑文化中,其根本目的或者说其本质,就是要追求建筑物乃至建筑群落与其周边整体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易学专家张修君做了《科学技术与道德伦理之探讨》的发言,他认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福利,反之则是人类的灾祸,如核爆炸、转基因等。从文化的角度,尤其是从传统文化的观点来审视,东西方文化对于这个问题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天地人共生,在今天来说,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科学技术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庄子·天地》篇说:“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道之所不载也。”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利益,但是人们的欲望增长了,人心似乎也越来越不纯洁了。人心不纯,天下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乱子。社科院研究员刘刚教授认为,东西方文化确实是存在差异的。这不仅反映在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方面。美国内部有一个战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预判有一天可能(注意是可能)要强过他、挑战他甚至战胜他,那他就要提前下手打垮你。伦理道德在这里没有用,先打跨你再说。即使像华为这样一个民营企业,也是能掐死你就掐死你。美国军工综合体在这方面也推波助澜。我们怎么办?依据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打太极拳呗,辗转腾挪,尽量不和他硬碰硬,但同时,也必须努力争取我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争取合作共赢的权利和机会。底线必须坚守,这是毋庸置疑的。易学专家孔令辉谈及,他曾经去过三个很有地位的人家里去,发现其居家风水并没有太与众不同的地方。这让他想到了一个人的德与心性。他认为,面对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物质进步,一个人的德和心性不同,其对科学技术和物质进步的认知与态度也会大不相同。国际易联秘书长温海明教授指出,天人合一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有序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大道。今天,科学已经可以改变基因。我们的想象力有限,现在还无法想象到未来某些可能的改变,包括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大道会不会改变?董仲舒说:“天不变,道亦不变。”温海明教授认为,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进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科学技术应该和谐共存有序发展这个大道,是不能改变的。改变了,就意味着失序,意味着灾难。易学专家任安旺和周明华老师,也先后从风水角度畅谈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会议现场气氛热烈,百家争鸣,掌声不断。

2019122321018982.jpg

会议现场讨论热烈 

最后,王国政教授作了总结性讲话。他首先感谢牛喜平教授做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使大家对儒家伦理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原来中国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就是以人为本的;不像西方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经历了漫长的弯路。接着他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这个没有错,可是对于人类来说,什么事物不是双刃剑呢?易学讲阴阳,一切事物都存在其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都是“双刃”的。事物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既对立又统一;但统一于什么呢?应该统一于人类最大多数的最根本的利益,也就是“核心价值”。科学技术是人类发现、发明的。道德伦理也是人类制订的,二者必须互相平衡,而不应该违背人类的核心利益。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往往来自于人文道德精神的缺失,来自于科学求真精神与人文求善精神相脱离。伦理道德运用好了,自然可以对科学技术发展起到很好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反过来,运用不好呢?又会阻碍甚至扼杀科学技术的正常发展。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原子核技术。它可以用来发电,造福人类,也可以制作原子弹杀伤人类。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总体上是乐观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以爆炸原子弹结束的,而二战后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繁荣的新世界。当然,现在又出现了新问题。虽然世人所担心的最坏的情景还没有发生,但《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来,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就是要针对科学技术已经或者可能给人类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现问题,并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刚才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享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值得肯定,令人振奋。不过一两次会议不可能弄清所有的问题,重在参与,重在探索。我们的小型沙龙,只能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武器,继续努力,为实现科学技术与人文道德精神的同步协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9122321213577.jpg

国政教授主持会议并做总结性发言

新的一年马上就要到了,会议尾声,王国政教授给大家拜了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国际易学联合会秘书处

2019年12月15

 

记录、点评、撰写人:方 夷 (易学专家,国际易学联合会地理环境科学专业委员会会长)

文章来源:国际易学联合会 http://www.gjyxlhh.org/

 

中国易学网http://www.zhouyi64.com——中国周易研究应用第一平台!
站长QQ:1318932802 周易研究与应用交流QQ群:216461253
邮箱:chinazhouyi@163.com 京ICP备10001008-2号 公安备案号:1101010200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