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研究

当前:首页 > 易学研究

习易心得:崔武子娶棠姜遇困之大过,为何史官都说吉?

时间:2025-09-13

浏览:1362

Lanceral 发表于 

《新刊古列女传‧齐东郭姜》

图:原图出自《新刊古列女传‧齐东郭姜》,由Google Gemini改制

>> 相关文章:春秋筮例:崔杼筮娶棠姜

[以下本文开始]


今日特别来讨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崔杼娶棠姜的故事。 原文如下: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东郭偃臣崔武子。 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 见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 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

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 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 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 据于蒺藜,所恃伤也。 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

崔子曰:“藜也何害? 先夫当之矣。」遂取之。 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 侍者曰:“不可。」公曰:「不为崔子,其无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

从以上这段我们即可看出崔杼的欲和齐庄公的欲。

首先我们来看此筮。 崔杼因棠姜美,想要娶她,此乃人之常情,然而棠姜的弟弟东郭偃劝诫于礼不可,但崔杼之欲超过他尊礼与义的心,故不听劝。 然而,古人遇此不合礼义之事,仍是有所忌惮,便希望求筮来解惑,以崔杼的例子看,是希望藉求筮来支持自己的欲望。 此时,求得遇《困》之《大过》,六三爻变。 〈困〉六三爻辞言:「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其实以此筮来看,结果很明显,娶棠姜乃不吉,为凶,但是太史们为何曰吉呢? 此处我认为很明显,太史们乃大用之才,负有重大职责,不能为此人、此事轻丧生命(《左传》纪载了崔杼之残暴),故为此等不义之人解筮,不须真正解筮,任其自行判断即可,故太史们语出崔杼心意,便不再干涉。 我的这个想法有其根据,此《左传》故事后面会说到崔杼弑君(齐庄公),并为此格杀多位大臣(著名的晏婴逃过一劫)与两位秉笔直书的太史。 由此可知,唐太宗(令房玄龄改史(惜哉! 房杜美名。 ))之前的太史是「宁可头断,不能不实」之真义人、真太史,而非贪生怕死之小人。 此处太史断吉,乃不与佞臣语之风骨。

前面已提到,人之有欲,天经地义,然而《易》教导我们〈节〉,是的,正常之欲不可无,但必节之,使其明智且得体,使其在合神之规范界限内,不可踰越。 这是《易》之日者、今之太卜必知道、行道之处,由心底深处之智慧知其因果,方能日日行道。

此外,在继续解析本文之前,须再赞叹《左传》此书。 《左传》规模宏大,言语雅练,记事详实,且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左丘明之哲学观与价值观,实为一文、史、哲兼备之伟大作品。 《左传》中时常引《易》筮例与《易》理,使其呼应左丘明之价值、是非判断,正是因为左丘明乃真正的太史,同时,亦为《易》之太卜,《易》之道融入其灵魂中、骨髓里,故方能如此。

更有甚者,当我们细细品尝《左传》文字,我们可以深深体会真实的、深刻的「人生百态」。 《左传》故事并非远在天边,其感情、其欲、其天道人道、其择善固执、其随波逐流...... 与我们并无二致。 前人殷鉴,后人须有眼光方能珍视之。 《易》之道穿越其中,成为阅读《左传》者莫大之收获。

今之学者常轻视古代作品,认为现代科学发达、知识普及进步,应当由「今之学者来教导古人」,此真乃夜郎自大之想法。 依我研读中华文化古籍的经验,包含《易》、《左传》、《国语》、《战国策》、《诗经》、《楚辞》、《尚书》和诸子百家之作品,我深深体会到今之读者应抱持这样正确的态度来阅读古籍:「不要骄傲地告诉古人,我们比他们多知道些甚麽; 而是谦逊地去发现他们比我们多知道些什么。」

回到本文。 陈文子此筮解对了,是的,他解得很精采,他说道:「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此断占,运用到互体与变卦。 〈困〉下坎上兑,上互体为巽为风,爻变成干为夫,故有「夫从风」之象。 春秋时代之大丈夫,为有官爵之人,即贵族、大人,其有许多职责,诸如带兵打仗、代表国家出使外交任务、私下拜访其他诸侯以维系自身利益...... 等,其象为风,有令行草偃与近利市三倍之意。 崔杼为当时齐国之大夫,亦为主要执政者(故敢弑齐庄公,立齐景公),其象即为风,或云「从风」。

〈困〉之下互体为离为丽,于《说卦传》中离为雉,为美丽之禽类,于此筮,则代表棠姜。 陈文子见此象,即知崔杼之大夫身份不但是荣华富贵的象征,亦是祸福相依,随时可能因卷入国家权力斗争而导致满门灭亡之原因,故他断「风陨妻」,棠姜将可能因崔杼而不得好死(后棠姜因崔杼失败而自杀)。 然而古代喜于将祸害归究于女子身上,故陈文子认为此祸害将是由棠姜带来,故言「不可娶也」。

其后引〈困〉六三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其解即如字面上之义,不赘言。

此处我们可以看出,陈文子此筮解得好,但陈文子之明不如太史们。 太史们为何压根没有提到棠姜为祸水? 因为他们的太史之眼清晰明亮,知道一切祸福俱在崔杼自己身上! 今日即使没有棠姜,以崔杼之欲、忘礼负义之行为,也必为自己召来杀身之祸,追根究柢,不能归咎于棠姜。 且我看此筮例,互卦为风火家人,如何成家人? 必迎娶后方能成家人。 太史们从卦象中已知崔杼陷欲已深,不可自拔,必迎娶棠姜,自然也无需为其解筮。

之卦《大过》,颠也,其有棺椁象,也正预示了日后崔氏一门皆灭的结果。

读史使人头脑清晰,使人能印证自身,使人得殷鉴并心胸开阔,成为行为的准则,领我们反省自己,趋吉避凶。 《左传》为解孔子《春秋》之传,能阐明《春秋》之微言大义,又兼论《易》道,且本身故事性极佳,实乃一不可多得之智慧书、治身养性之书。

 

文章来源:易學網 www.eee-learning.com  (台湾)

下一篇: 没有了
中国易学网 zhouyi64.com——中国周易研究应用第一平台!
邮箱:chinazhouyi@163.com 公安备案号:11010102006191 京ICP备10001008-2号